香港人怎樣減低中風風險

【輪椅王】 一位身穿實驗服、微笑的醫生拿著平板電腦,彩色的語音氣泡在背景中翩翩起舞。.

香港這座快節奏的都市,中風是威脅健康的主要“隱形殺手”之一。據統計,香港每年有超過3,000人因中風死亡,且發病率逐年年輕化。高壓工作、飲食高鈉高脂、缺乏運動等本地生活模式,無形中增加了中風風險。但別擔心!只要調整生活習慣,80%的中風其實可以預防。

香港人需警惕的4大中風風險因素
飲食陷阱:港式美味暗藏危機

  • 高鈉飲食:雲吞面、叉燒飯、茶餐廳奶茶含鹽糖量高,易導致高血壓。
  • 外食文化:外賣和即食食品多含反式脂肪,加速動脈硬化。建議:選擇“少汁走醬”,多用蒸煮烹調;善用政府推行的“少鹽少糖餐廳指南”。
  • 久坐不動:蝸居與加班成常態
  • 香港人均居住空間小,加上長時間辦公室工作,易導致肥胖和血液循環不良。
    建議:每天做15分鐘“家居運動”(如深蹲、靠牆俯臥撐);利用樓梯代替電梯。
  • 空氣污染與冷氣房溫差
  • 馬路廢氣、冷氣房與戶外溫差大,易引發血管收縮,增加血栓風險。
    建議:戶外活動時戴口罩;冷氣溫度設定在25-26℃,避免直吹。
  • 忽視三高管理

香港人普遍諱疾忌醫,許多患者直到中風前都未規律服藥或檢查。
建議:善用政府“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”,40歲以上市民可獲資助篩查。

 

港式護腦行動:3招融入日常生活
飲食改良:傳統智慧+現代科學

  • 早餐將餐蛋面換成燕麥粥+無糖豆漿;下午茶以合桃露代替菠蘿油。
  • 參考衛生署“低鈉食譜”,用昆布、香菇天然鮮味代替味精。
  • 碎片化運動法

上班族可在港鐵站內走樓梯、午休時到附近公園快走10分鐘。

長者參加社區中心的“太極班”或“椅子瑜伽”,改善平衡力。

  • 壓力管理:快城市慢心靈

利用手機App(如“Mindfulness HK”)練習5分鐘冥想。

  • 周末參與郊野公園遠足,研究顯示親近自然可降低血壓。
  • 中風預警信號:牢記「談笑用兵」口訣
    香港中風基金提倡的快速識別法:

:說話口齒不清

:臉部不對稱下垂

:單手無力抬起

:立即撥打999求救

 

特別提醒:香港公立醫院設有“急性中風治療團隊”,發病4.5小時內注射溶血針可大幅降低後遺症!

 

社區資源活用指南
免費篩查:各區衛生署健康中心提供血壓、血糖檢測。

戒煙計劃:撥打1833 183政府戒煙熱線,獲取個性化支持。

 

長者醫療券:可用於中醫針灸調理氣血,改善血管健康。

 

結語健康是人生最大的投資
在香港這個“不夜城”,預防中風不是放棄生活享受,而是學會與城市節奏共處。從今日起,小小改變就能為腦血管築起保護牆。轉發這篇文章給家人,共同守護摯愛健康!

 

立即行動:
👉 下載衛生署《健康飲食金字塔》電子手冊
👉 預約本周家庭醫生做基礎檢查
👉 標記一位常熬夜加班的親友,提醒關注中風風險

 

Scroll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