漸凍人症 (ALS) 的針灸治療

【輪椅王】 一位身穿白色實驗服的中國醫生拿著一個裝滿各種天然成分的箱子,背景則漂浮著彩色的泡泡。. 針灸在漸凍人症 (ALS) 的治療中主要是以改善症狀、延緩病情進展為目標。根據中醫理論,針灸重點在於調和氣血、通經活絡、補益肝腎、化痰祛瘀。以下是常用的穴位及其功效:

1. 補益肝腎、強筋壯骨

  • 肝腎陰虛為主的患者,選擇以下穴位:
    • 腎俞 (BL23):補腎壯腰。
    • 肝俞 (BL18):疏肝養筋。
    • 太溪 (KI3):補腎陰,益精氣。
    • 足三里 (ST36):健脾益氣,強壯身體。
    • 三陰交 (SP6):調補肝脾腎三臟功能。

2. 活血化瘀、通經活絡

  • 氣滯血瘀型患者,選擇以下穴位:
    • 血海 (SP10):活血化瘀,養血潤膚。
    • 膈俞 (BL17):活血通絡,理氣止痛。
    • 陽陵泉 (GB34):舒筋通絡,改善肌肉痙攣。
    • 合谷 (LI4)太衝 (LR3):調和氣血,通絡止痛。

3. 健脾化痰、疏通經絡

  • 痰濁阻絡型患者,選擇以下穴位:
    • 中脘 (CV12):健脾化痰。
    • 豐隆 (ST40):化痰濕,疏通經絡。
    • 曲池 (LI11):清熱利濕,調節肢體功能。
    • 風池 (GB20):疏風通絡,改善頭部供血。

4. 緩解肢體無力、改善肌肉萎縮

  • 改善肢體功能的常用穴位:
    • 百會 (GV20):提升陽氣,改善全身功能。
    • 大椎 (GV14):調節氣血循環。
    • 命門 (GV4):補腎助陽,溫經散寒。
    • 曲池 (LI11):緩解肢體僵硬。
    • 陽陵泉 (GB34):加強肌肉張力,通經絡。

5. 預防病情進一步惡化

  • 針對全身調理的穴位:
    • 內關 (PC6):寧心安神,促進氣血流通。
    • 外關 (SJ5):疏通經脈,調節四肢。
    • 湧泉 (KI1):引氣下行,改善肢體麻木。

針灸注意事項

  1. 因人施治:根據患者的體質和分型選擇穴位,勿盲目針灸。
  2. 循序漸進:初次針灸時,穴位數量可少而精,避免刺激過大。
  3. 配合推拿與艾灸:針灸後配合推拿和艾灸,有助於進一步活血通絡。
  4. 專業操作:針灸需由經驗豐富的中醫師進行,避免不當操作引起不適。
>> Select Language <<
Scroll to Top